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精神,深入推进医改工作,提高全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简化就医流程,缩短就医时间,降低患者诊疗费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市全面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让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
按照《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及《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根据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与市放射医疗质控中心质控情况,现将我市互认医疗机构、互认项目及互认规则等公布如下。
附件1
广元市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清单
(2023年版)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医发〔2022〕6号)要求,结合我市医学影像检查实际情况,经市放射医学质控专家研究论证,制定本指南。
一、项目分类
按照检查项目在广元市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推广度、复杂性及可操作性,将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分为三类(共71项),需要提供影像报告及完整的影像图片或数据资料,互认检查参考时限15天以内。
(一)一类检查:X线摄影项目(37项)
|
序号
|
类别
|
部位
|
项目中文名称
|
项 目 释 义
|
互认
时限
|
|
1
|
DR
|
胸部
|
胸部站立后前位摄影
|
X线胸部站立后前位摄影
|
15天
|
|
2
|
DR
|
胸部
|
胸部站立后前位及侧位摄影
(肋骨除外)
|
X线胸部站立后前位及侧位摄影
|
15天
|
|
3
|
DR
|
胸部
|
胸部(婴幼儿)正位摄影
|
胸部(婴幼儿)正位摄影
|
15天
|
|
4
|
DR
|
肩部
|
左侧肩关节正位摄影
|
左侧肩关节前后位正位摄影
|
15天
|
|
5
|
DR
|
肩部
|
右侧肩关节正位摄影
|
右侧肩关节前后位正位摄影
|
15天
|
|
6
|
DR
|
上肢
|
左侧肘关节正侧位摄影
|
左侧肘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7
|
DR
|
上肢
|
右侧肘关节正侧位摄影
|
右侧肘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8
|
DR
|
上肢
|
左侧腕关节正侧位摄影
|
左侧腕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9
|
DR
|
上肢
|
右侧腕关节正侧位摄影
|
右侧腕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0
|
DR
|
上肢
|
左手正斜位摄影
|
左手正斜位摄影
|
15天
|
|
11
|
DR
|
上肢
|
右手正斜位摄影
|
右手正斜位摄影
|
15天
|
|
12
|
DR
|
上肢
|
左肱骨正侧位摄影
|
左肱骨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3
|
DR
|
上肢
|
右肱骨正侧位摄影
|
右肱骨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4
|
DR
|
上肢
|
左尺骨桡骨正侧位摄影
|
左尺骨桡骨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5
|
DR
|
上肢
|
右尺骨桡骨正侧位摄影
|
右尺骨桡骨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6
|
DR
|
髋关节
|
髋关节正位摄影
|
髋关节正位摄影
|
15天
|
|
17
|
DR
|
下肢
|
左侧膝关节正侧位摄影
|
左侧膝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8
|
DR
|
下肢
|
右侧膝关节正侧位摄影
|
右侧膝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19
|
DR
|
下肢
|
左侧踝关节正侧位摄影
|
左侧踝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20
|
DR
|
下肢
|
右侧踝关节正侧位摄影
|
右侧踝关节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21
|
DR
|
下肢
|
左足正斜位摄影
|
左足正斜位摄影
|
15天
|
|
22
|
DR
|
下肢
|
右足正斜位摄影
|
右足正斜位摄影
|
15天
|
|
23
|
DR
|
下肢
|
右胫腓骨正侧位
|
左胫腓骨正侧位
|
15天
|
|
24
|
DR
|
下肢
|
左胫腓骨正侧位
|
左胫腓骨正侧位
|
15天
|
|
25
|
DR
|
下肢
|
右股骨正侧位
|
左股骨正侧位
|
15天
|
|
26
|
DR
|
下肢
|
左股骨正侧位
|
左股骨正侧位
|
15天
|
|
27
|
DR
|
脊柱
|
颈椎正侧位摄影
|
颈椎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28
|
DR
|
脊柱
|
胸椎正侧位摄影
|
胸椎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29
|
DR
|
脊柱
|
腰椎正侧位摄影
|
腰椎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30
|
DR
|
脊柱
|
骶尾椎正侧位摄影
|
骶尾椎正侧位摄影
|
15天
|
|
31
|
DR
|
脊柱
|
颈椎双斜位
|
颈椎双斜位
|
15天
|
|
32
|
DR
|
脊柱
|
颈椎张口位
|
颈椎张口位
|
15天
|
|
33
|
DR
|
脊柱
|
腰椎过伸过屈位
|
腰椎过伸过屈位
|
15天
|
|
34
|
DR
|
脊柱
|
腰椎双斜位
|
腰椎双斜位
|
15天
|
|
35
|
DR
|
骨盆
|
骨盆正位摄影
|
骨盆正位摄影
|
15天
|
|
36
|
DR
|
腹部
|
立位腹部平片
|
X线全腹部前后立位
|
15天
|
|
37
|
DR
|
腹部
|
卧位腹部平片
|
X线全腹部,仰卧前后位或侧卧
水平位
|
15天
|
(二)二类检查项目:计算机体层扫描(CT)(20项)
|
序号
|
类别
|
部位
|
项目中文名称
|
项 目 释 义
|
互认时限
|
|
1
|
CT
|
头部
|
头部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头部普通扫描
|
15天
|
|
2
|
CT
|
头部
|
头部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头部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3
|
CT
|
鼻部
|
鼻部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鼻部普通扫描
|
15天
|
|
4
|
CT
|
鼻部
|
鼻部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鼻部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5
|
CT
|
胸部
|
胸部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胸部普通扫描
|
15天
|
|
6
|
CT
|
胸部
|
胸部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胸部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7
|
CT
|
脊柱
|
颈椎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颈椎普通扫描
|
15天
|
|
8
|
CT
|
脊柱
|
胸椎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胸椎普通扫描
|
15天
|
|
9
|
CT
|
脊柱
|
腰椎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腰椎普通扫描
|
15天
|
|
10
|
CT
|
髋关节
|
髋关节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髋关节普通扫描
|
15天
|
|
11
|
CT
|
下肢
|
左侧足部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左侧足部普通扫描
|
15天
|
|
12
|
CT
|
下肢
|
右侧足部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右侧足部普通扫描
|
15天
|
|
13
|
CT
|
下肢
|
左侧踝关节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左侧踝关节普通扫描
|
15天
|
|
14
|
CT
|
下肢
|
右侧踝关节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右侧踝关节普通扫描
|
15天
|
|
15
|
CT
|
腹部
|
上腹部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上腹部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16
|
CT
|
腹部
|
盆腔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盆腔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17
|
CT
|
腹盆
|
下腹部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下腹部CT平扫加增强
|
15天
|
|
18
|
CT
|
腹盆
|
肾上腺计算机体层(CT)增强扫描
|
肾上腺CT平扫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19
|
CT
|
上肢
|
右肩关节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右侧肩关节CT扫描
|
15天
|
|
20
|
CT
|
上肢
|
左肩关节计算机体层(CT)平扫
|
右侧肩关节CT扫描
|
15天
|
(三)三类检查项目:核磁共振MRI扫描(14项)
|
序号
|
类别
|
部位
|
项目中文名称
|
项 目 释 义
|
互认时限
|
|
1
|
MR
|
头部
|
颅脑磁共振平扫成像
|
颅脑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2
|
MR
|
头部
|
头部磁共振增强成像
|
头部磁共振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3
|
MR
|
鞍区
|
鞍区磁共振平扫成像
|
鞍区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4
|
MR
|
脊柱
|
颈椎磁共振平扫成像
|
颈椎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5
|
MR
|
脊柱
|
胸椎磁共振平扫成像
|
胸椎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6
|
MR
|
脊柱
|
腰椎磁共振平扫成像
|
腰椎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7
|
MR
|
脊柱
|
颈椎磁共振增强成像
|
颈椎磁共振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8
|
MR
|
脊柱
|
胸椎磁共振增强成像
|
胸椎磁共振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9
|
MR
|
脊柱
|
腰椎磁共振增强成像
|
腰椎磁共振普通扫描加增强扫描
|
15天
|
|
10
|
MR
|
髋关节
|
双髋关节磁共振平扫成像
|
双髋关节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11
|
MR
|
下肢
|
左侧膝关节磁共振平扫成像
|
左侧膝关节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12
|
MR
|
下肢
|
右侧膝关节磁共振平扫成像
|
右侧膝关节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13
|
MR
|
下肢
|
左侧踝关节磁共振平扫成像
|
左侧踝关节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
14
|
MR
|
下肢
|
右侧踝关节磁共振平扫成像
|
右侧踝关节磁共振普通扫描
|
15天
|
二、医疗机构认证标准
按照互认检查项目不同类别,推行不同的认证标准,进行分层分类认证。
(一)一类检查项目认证标准
机器设备要求:数字X线摄影(DR)
图像质量:投照体位符合规范、图像甲片率需达到70%
报告质量:诊断准确率需达95%
(二)二类检查项目认证标准
机器设备要求:多层螺旋CT(≥16 排)
图像质量:扫描参数符合标准,图像甲片率需达到70%
报告质量:诊断准确率需达95%
(三)三类检查项目认证
机器设备要求:MRI(>1.4T)
图像质量:扫描参数符合标准,图像甲片率需达到70%
报告质量:诊断准确率需达95%
附件2
广元市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清单
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发〔2022〕11号)要求,我市进行了川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并拟定三个阶段市内检验结果互认项目,互认检验项目共100项,包括临床免疫33项、临床检验14项、临床生化41项,分子生物检验12项。
|
批次
|
序号
|
项目名称
|
互认
时限
|
备 注
|
|
第一批项目共16项
|
1
|
白细胞计数(WBC)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
|
红细胞计数(RBC)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
|
血红蛋白测定(Hb)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
|
血小板计数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
|
尿素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
|
血清尿酸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
|
肌酐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
|
血清总蛋白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
|
血清白蛋白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0
|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1
|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2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3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4
|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5
|
乳酸脱氢酶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6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HBsAg)(定量分析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第二批项目共45项(增加29项)
|
17
|
红细胞比积测定(HCT)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8
|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9
|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0
|
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1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仪器法加收)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2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仪器法加收)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3
|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仪器法加收)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4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5
|
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6
|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7
|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8
|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29
|
钾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0
|
钠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1
|
葡萄糖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2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3
|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其他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4
|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其他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5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定(Anti-HBs)(定量分析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6
|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CV)、丙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CV)(化学发光法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7
|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IgM)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8
|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IgG)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39
|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IgA)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0
|
乙型肝炎DNA测定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1
|
各类病原体DNA测定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2
|
各类病原体DNA测定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3
|
各类病原体DNA测定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4
|
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5
|
病原体核糖核酸扩增定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第三批项目共100项(增加55项)
|
46
|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流式细胞仪法加收)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7
|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8
|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49
|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0
|
腺苷脱氨酶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1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2
|
血清载脂蛋白AⅠ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3
|
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4
|
氯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5
|
钙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6
|
镁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7
|
无机磷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8
|
铁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59
|
单项补体测定(C3)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0
|
单项补体测定(C4)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1
|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ASO)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2
|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3
|
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活性测定(速率法)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4
|
血清α羟基丁酸脱氢酶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5
|
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乙型肝炎e抗原测定(HBeAg)(定量分析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6
|
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Anti-HBe)、乙型肝炎e抗体测定(Anti-HBe)(定量分析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7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Anti-HBc)、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测定(Anti-HBc)(定量分析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8
|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IgM)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69
|
戊型肝炎抗体测定(Anti-HEV)(各种免疫学方法)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0
|
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测定、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1
|
血清甲状腺素(T4)测定、血清甲状腺素(T4)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2
|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3
|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4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5
|
甲胎蛋白测定(AFP)、甲胎蛋白测定(AFP)(化学发光法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6
|
癌胚抗原测定(CEA)、癌胚抗原测定(CEA)(化学发光法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7
|
糖类抗原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糖类抗原测定(CA-125)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8
|
糖类抗原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糖类抗原测定(CA15-3)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79
|
糖类抗原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糖类抗原测定(CA19-9)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0
|
糖类抗原测定(化学发光法加收、糖类抗原测定(CA72-4))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1
|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T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TPSA)(化学发光法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2
|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FPSA)(化学发光法加收)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3
|
铁蛋白测定
|
10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4
|
病原体核糖核酸扩增定性检测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5
|
病原体核糖核酸扩增定性检测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6
|
病原体核糖核酸扩增定性检测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7
|
各类病原体DNA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8
|
病原体核糖核酸扩增定性检测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89
|
各类病原体DNA测定
|
3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0
|
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IgM)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1
|
巨细胞病毒抗体测定(IgG)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2
|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3
|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4
|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5
|
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6
|
风疹病毒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7
|
风疹病毒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8
|
弓形体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99
|
弓形体抗体测定(各种免疫学方法)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
100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测定
|
7天
|
检测方法及参考区间
|
附件3
广元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准
一、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标准
(一)临床检验互认项目应按要求规范实施检验流程和性能验证,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并通过国家级、省级室间质评。
(二)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应加强区域内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实验室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障临床检验互认项目质量。
(三)临床医生在判读临床检验互认项目结果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分析。
(四)建立医疗机构互认项目退出纳入机制,互认项目未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室间质评,或质控成绩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将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并取消互认资格,合格后重新纳入。
二、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结果互认标准
(一)放射影像诊断
|
项 目
|
指 标
|
指 标 说 明
|
|
1.报告书写规范
|
一般资料
|
一般资料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床号(住院病人)、住院号(住院病人)、影像号、检查部位、检查日期、报告日期,并与申请单和图像上相应项目的内容保持一致。
|
|
成像技术和
检查方法
|
叙述清楚采用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并对有无使用对比剂等情况予以说明。
|
|
影像学表现描述的规范性
|
影像学表现描述一般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①临床所疑疾病的描述: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影像表现或征象,包括有鉴别意义的阴性征象。
②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如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正常变异的表现;成像伪影的表现;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做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等。
③如存在阳性发现应该描述该病变的部位、分布、数量、形态、大小、轮廓、边缘、密度/CT值/信号、强化程度与方式、周围情况等内容。
④鉴别诊断: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应有用于鉴别诊断的描述和要点。
⑤描述应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简明扼要、无错别字。
|
|
2.影像学诊断
|
影像学诊断的
规范性
|
影像学诊断:
①诊断与表现的一致性:诊断应与影像学检查表现所述内容相符,不能相互矛盾,不应有遗漏。
②诊断结果:肯定性诊断、符合性诊断、可能性诊断、否定性诊断。
③用词的准确性:注意用词的准确性,疾病的名称要符合规定,不能有错字、别字、漏字及左右侧之误。
④有多个诊断时,应按临床意义的大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层次罗列诊断。
⑤诊断不明确者,应提出进一步检查建议。
|
|
3.报告
要求
|
报告审核
制度
|
有报告审签制度,书写医师和审核医师双签名。
①具有资质的下级医师独立书写正确诊断报告,上级医师审核签名后方可发出。
②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方具有诊断报告签审资格。
|
(二)放射影像技术
|
项 目
|
指 标
|
指 标 说 明
|
|
1.普通X线
成像
|
影像信息
|
患者医嘱,检查项目、日期、时间等与图像显示信息的关联性,图像左右标识。
|
|
检查规范
|
投照体位,摄影参数,非被检部位辐射防护。
|
|
图像质量
|
影像上受检部位的位置,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病变部位的显示,伪影等。
|
|
2.CT
成像
|
影像信息
|
影像显示信息与患者医嘱、检查时间一致,无重扫、错扫、漏扫。
|
|
检查规范
|
检查前设备、患者准备(伪影),检查体位、扫描范围,扫描参数(低剂量)、重建参数,对比剂流速。
|
|
图像质量
|
影像上受检部位的位置,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病变部位的显示,伪影,图像后处理规范。
|
|
3.MRI成像
|
影像信息
|
影像显示信息与患者医嘱、检查时间一致,无重扫、错扫、漏扫。
|
|
检查规范
|
检查前设备、患者准备(伪影),检查体位、扫描范围,扫描序列、参数,对比剂应用。
|
|
图像质量
|
影像上受检部位的位置,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病变部位的显示,伪影,图像后处理规范。
|
(三)影像申请单
1.有开具本检查的适应症且无相应禁忌症;
2.认真核对病人信息,详细填写相关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与体征、其它检查结果等;
3.对病人的病史概要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围绕检查的部位和目的进行重点、简明、扼要地描写;
4.规范标明检查部位和目的,且应与诊断相符;
5.在书写临床诊断的同时,尽可能写上高度怀疑诊断;
6.对检查结果认真分析,如有疑问及时与影像科医生联系。
附件5
广元市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进度安排表
|
阶段
|
时间
|
医 疗 机 构
|
互 认 项 目
|
互 认 条 件
|
|
第一阶段
|
2023年
11月底前
|
检验互认医疗机构24家: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苍溪县人民医院、苍溪县中医医院、苍溪县妇幼保健院、旺苍县人民医院、旺苍县中医医院、旺苍县妇幼保健院、剑阁县人民医院、剑阁县中医医院、剑阁县妇幼保健院、青川县人民医院、青川县中医医院、利州区中医医院、昭化区人民医院、昭化区妇幼保健院、朝天区人民医院、朝天区中医医院、广元万缘医院、广元美年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门诊部;
检查互认医疗机构4家: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
|
1.检验结果互认:16项检验结果全部或部分互认。
2.检查结果互认:委直属4家三级甲等医院全部实现71项检查结果互认。
|
参与结果互认的项目满足:1.至少近两年连续参加了国家、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且成绩合格(未开展和送三方检测的不在互认范围内);2.参加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互认质控验证结果符合要求。
|
|
第二阶段
|
2023年
12月底前
|
检验互认医疗机构增至30家,新增6家: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青川县第一人民医院、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利州区宝轮第二人民医院、湘康医院;
检查互认医疗机构增至30家,新增26家: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苍溪县人民医院、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苍溪县中医医院、苍溪县妇幼保健院、旺苍县人民医院、旺苍县中医医院、旺苍县妇幼保健院、剑阁县人民医院、剑阁县第一人民医院、剑阁县中医医院、剑阁县妇幼保健院、青川县人民医院、青川县第一人民医院、青川县中医医院、利州区中医医院、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元万缘医院、宝轮二医院、湘康医院、广元美年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门诊部、昭化区人民医院、昭化区妇幼保健院、朝天区人民医院、朝天区中医医院。
|
1.检验结果互认:45项检验结果全部或部分互认。
2.检查结果互认:71项检查全部或部分结果互认。
|
|
第三阶段
|
2024年
1月底前
|
检查互认医疗机构增至36家,新增6家:苍溪县五龙镇医院、旺苍县友辰医院、剑阁县白龙镇医院、剑阁县元山镇医院、糖尿病专科医院、朝天区曾家镇中心卫生院;
检验互认医疗机构增至36家,新增6家:苍溪瑞祥医院、苍溪社保医院、苍溪县歧坪镇中心卫生院、苍溪县龙山镇中心卫生院、剑阁县开封镇中心卫生院、青川县妇幼保健院。
|
1.检验结果互认:100项检验结果全部或部分互认。
2.检查结果互认:71项检查全部或部分结果互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