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设组织架构,实现管理融。在3家县级公立医院成立慢病管理中心,推进县域慢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在11家乡镇中心卫生院独立设置慢病科,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实现慢病全流程管理。
(2)整合医卫资源,实现服务融。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后半篇”文章,重新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选派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公卫人员等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实行签约服务网格化责任管理,覆盖率100%。目前全县拥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75支,签(续)约3.28万人,提供10类重点人群个性化健康服务达25.2万人。
(3)强化医防考核,实现绩效融 。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新机制,切实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分配原则,设置慢病管理服务项目标化当量,如签约患者门诊就诊率、慢病规范化管理率、血糖血压达标率、患者满意度等,“以事定费”,有效解决薪酬“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