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以“智”制“疫”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家庭与生活报
《家庭与生活报》创刊于1980年,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2021-11-16 16:52
关注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剑阁县紧紧围绕“如何严格按照隔离要求守住门、看住人”“面对重点人群摸排的压力,如何缓解人手不足”“如何让院感防控真正落细落实”等一系列课题,剑阁县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专门成立技术防疫专家组,发动各部门、行业、乡镇积极创新思维、大力开动脑筋,充分应用5G、AI、远程医疗、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加强线上线下联防联控,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更高效、更丰富的手段,织密织牢县域疫情防控“安全网”。

智能管控,助隔离者安全“宅”

普安唐家坪集中隔离点“防串门”系统

为进一步强化隔离人员的健康管理,剑阁县普安镇唐家坪集中隔离观察点利用“防串门”系统,进行智慧管理,解决了隔离点人员串门扎堆的老大难问题,有效防范隔离点的疫情交叉感染和传播。一是科学划分,实时报警。对隔离点的楼道,出入口等重点点位,科学划分报警区域,当区域内出现违规人员,超过额定人数时实时报警,有效阻止违规行为;二是声光报警,利于值守。违规行为发生后,通过报警灯,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有效降低值守人员的工作量和疲劳度,提高值守效率;三是实体威慑,便于管理。通过前端摄像头的实体威慑和对隔离人员的宣讲,打消隔离人员侥幸心理,更加配合隔离管理;四是证据保存,利于处理。系统对违规人员,违规行为的相关视频图片自动存储,随时提取使用,有效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科技赋能,助旅客出行效率“高”

剑门关高铁站智能闸机

为进一步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管理策略,剑门关高铁站运用智能闸机系统实现对出站旅客的精准管控,极大地提高核验效率和通行效率。该设备集健康码识别、身份验证、人脸比对、体温检测、信息传输等多功能于一身,免去了人工检测体温和人工查看健康码的传统环节,有效避免了填写速度慢、数据错误无法检验、数据录入不完整等问题,旅客只需刷身份证或四川天府健康绿码便能在短短几秒钟内快速出站;当出现红码、黄码或者体温异常人员时,该系统可实现自动报警拦截,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处置。此外,还对下寺、普安汽车客运站的智能闸机系统进行同步升级改造,为守牢汽车客运站进站通行“入口关”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两站”智能闸机系统地“上岗”,实现旅客进出站查验的“自助化”,缓解了客流高峰时段的站区查验压力,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位一体,助医院院感防控“严”

剑阁县人民医院预检分诊处智能门禁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院感防控能力,县卫健系统采用“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斥资210余万元,在局机关大门口、3家公立医院和38家乡镇(地名)卫生院预检分诊处、中心卫生院以上住院病区建立了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涵盖“场所码、健康码、测体温、戴口罩、身份证、人脸识别、核酸报告和接种信息”等七大功能,有效助力医院院感严防控。

多管齐下,助全社会防疫合力“聚”

物业小区智能门禁

剑阁县公安部门通过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网格化立体防控和网格员“迈开脚板”上门服务,开创了“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防疫模式,补齐社区(农村)防疫短板。并在各居民小区入口处部署人脸门禁和车辆识别闸机,进行数据分析,形成规模覆盖,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同时,积极发挥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作用,在小区建立微信群,实时发布疫情政策、信息与防控举措,增强群防意识,自觉劝导减少各类聚集性活动;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远程诊疗系统,让患者和家属少跑路、少聚集。逐步在医疗机构推行分诊排队叫号系统,对接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确保实现“一人一诊一室”接诊方式,有效解决了门诊接诊人员聚集现象;为确保疫情防控和服务办事群众“两不误”,县政务服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的“线上”办公,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广告屏等方式向社会公示咨询电话号码,利用互联网、微信APP等进行网上办理、电话办理,减少人员流动和传染风险,有效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罗涌泉 何佳蔚)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