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一段739号 邮编628000 电话:0839-3265706 传真:0839-3264320
备案号:蜀ICP备2021023522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73号
苍溪县月山乡烟丰社区三组的田头,一片忙碌景象,几台挖机正在对撂荒的散地碎田进行归并和复垦,农户们在一旁忙着清除丛草和杂木。
苍溪县在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同时,加大了补充耕地建设和撂荒土地的复垦,让零碎田地回归为“粮田”。
记者与承包户赵华武拉起了家常。他告诉记者:“你看我家这几块小田,都是‘鸡圈’大的坡陡地,又不在一片,只能靠肩挑、牛犁。费时费力不说,遇到干旱就会绝收。”
烟丰社区书记陈绍云介绍说,苍溪县山区条件比较差,许多农民跟赵华武家一样,都有一些山坡小田块地,这些地无法机耕、机种、机收。“守着田地不赚钱,弃田抛荒心不忍呀”。通过田坎归并整治后,小块小块的陡坡地变成了大块大块的好田地,路、渠、水沟等配套设施完善后,过去跑水、跑肥、跑土的贫瘠坡地变成了优质农田。未来这些土地将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苞谷等粮食作物。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而耕地则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所在。近年来,苍溪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严重不足,出现了一些土地摞荒现象。为此,苍溪县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治,出台各种措施恢复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种粮属性。目前,各乡镇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清退和复耕等整治计划。
在永宁镇荞子坝农业园区内,记者看到,前几年村集体栽植的 650 亩桑树园已退桑还耕,旱地恢复成了连片水田。
在白鹤乡柳池农业园区,柳池四组的村民赵永龙告诉记者,他每亩投资2000多元,对前几年流转的由农田改建的果树园进行退园还耕,恢复成优质水田地90亩,耕地80亩。同组村民马国平也退园还耕,恢复成优质水田地60亩,耕地95亩。这些土地,可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
在全力推进“非粮化”整治的同时,苍溪县还启动实施了2020年备案入库补充耕地项目19个,预计新增耕地1.59万亩。
此外,苍溪县自然资源局为全县10个基层所制定了巡查线路,加大了基层自然资源管理员对耕地情况的巡查力度,要求每周巡查不少于三个工作日。同时,县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大队随时进行抽查,对失职渎职的坚决约谈问责,从而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查处辖区内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