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聚焦群众办事的难点、政务服务的堵点和服务监管的痛点,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围绕“平台建设、规范服务、完善监管”,坚持以“最多跑一次”为抓手,促政务服务更加主动高效,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规范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全区“最多跑一次”改革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一、建好三级平台,推进政务服务更便利
(一)建好实体大厅“集中办”。按照“三集中三到位”和“应进必进”要求,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适合在窗口办理的行权事项进行梳理,并全部入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选派审批人员进驻大厅并授权到位。目前,服务大厅共进驻单位31个,进驻事项1081项,进驻工作人员78个。改扩建政务服务大厅,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增设阅读室、休息室、母婴室等功能区,配置综合显示屏、叫号机、手机充电等设备,配备无障碍电梯等特殊便民设施,更加便民利民。
(二)建设网上大厅“指尖办”。充分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网,我区1591项网上可办率实现100%。开发政务服务大厅智慧管理平台,配置窗口叫号、服务评价、咨询预审、业务监督、考勤管理等系统,实现大厅运行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同时,整合部门自助终端设备,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实现人社、公积金、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30余服务事项全天候自助服务,让办事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
(三)做好平台延伸“就近办”。推进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3.0版)推广应用,对涉及群众个人的事项按照“赋权、下沉、增效”和“应放尽放”原则,编制公布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流程等,指导各行业及部门进行事项认领、编辑、上报工作。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站延伸,目前,已认领事项上报通过率为100%,人社、民政、卫计等相关部门的158项权限下放到了乡镇、118项下放到村,切实提升了群众办事便捷度。
二、优化办理模式,推进政务服务更高效
(一)“三减发力”。减环节提质。再造办事流程,彻底取消不必要、不科学、不合理的办事环节,将串联审批优化为并联审批。减材料提效。组织行权部门对申请材料逐项梳理,采取材料复用、系统核验、直接减免等方式直接精简申请材料60%以上。减时限提速。将审批权限向窗口赋权,压缩相关行业部门内部流转时间,推进承诺事项提速即办并提高即办比例,切实压减审批承诺时限,实现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85%以上,事项办理同比提速90%以上。目前,企业开办全面压减至1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日办结,二手房过户等事项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
(二)“一窗集成”。以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取一次号、只到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为核心,全面构建“服务面对面”窗口运行机制,除税务、医保、社保、公安等部门单设窗口外,其余所有行权事项全部纳入全科受理综合窗口办理,实行“一窗接件、内部流转、后台审批、一窗出件”运行模式,所有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目前,窗口与改革前相比减少36.78%。同时,推出53项“一件事”集成服务,将需要多部门、多环节办理的事项,制作成二维码统一上墙,张贴在政务服务大厅门口,并在乡镇、银行及公众号上投放,实现“二维码扫一扫,事项办理全明了”,最大限度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
(三)“贴心服务”。针对残疾、老弱等特殊群体,由村(社区)代办站免费提供上门服务;针对项目审批、营业执照办理等通过专(兼)职代办员提供预约和帮办服务;“二次跑”取件提供“免费寄递”服务;针对申请材料不全造成群众跑多次和耗时长等问题,提供个性化预审服务;将业务量大、受众面广的33个便民服务事项授权银行设置专办窗口,提供“政银联通”服务;创新建立“中介服务超市”,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等中介环节提速的难题。截至今年10月,已开展帮办代办、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等定制化服务3000余人次,开展邮寄服务100余次,已进驻中介服务企业84家。
三、完善监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更优质
(一)强化行政监管。建立行业分管县级领导定期调研督查政务服务大厅服务机制,着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窗口。充分发挥内部督查的作用,通过定期视频抽查与现场巡查对大厅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和评价,设立由窗口工作人员代表组成的民主管理小组,收集意见建议,参与窗口管理决策,反向监督窗口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二)注重社会监督。建立“好差评”机制,畅通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定期评比“红旗窗口”“服务先锋”和“服务明星”,按季度对好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获得3个以上差评的工作人员进行重新培训或岗位调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通过问卷调查、提案、电话访谈等方式,对政务服务工作提出评价,及时反馈意见建议,督促政务服务工作改进和完善。
(三)突出结果运用。拓宽政务服务电子监察范围,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控系统,结合网络信箱、行政效能投诉电话等通讯网络渠道,对政务窗口服务情况实施跟踪监管,对有多次投诉或差评的监管对象及时发出预警,多措并举推动窗口工作人员规范行为、优化服务。将窗口服务评价纳入工作人员年终目标绩效考核,配套制定服务工作监管问责办法,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倒逼窗口工作人员履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