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行政审批局推出“221”模式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2”是做好两个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2”是把握两个化:规范化、便民化。政务大厅、乡镇便民中心建设规范化、便民化。“1”是做好监督反馈。
一、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优化服务质量目标(“2”两个“服务”)
(一)创新服务模式
推出“干部走出柜台”政务服务新模式。主动打破传统柜台服务模式,变“坐等”为主动靠前服务。一是主动办,窗口干部主动向前来办事的企业群众问询、引导,帮助企业群众更好地使用“自助机办、电脑办、手机办、窗口办”。二是提前办,在办事人员等候时,窗口干部走出柜台提前帮助他们完成材料预审,政务服务向‘事前环节’前移,办事流程再简化。三是高效办,在干部的积极服务下,企业群众办事的效率越来越高,等候人数明显减少。数据显示,自“干部走出柜台”实施以来,累计服务企业群众2000余人次,网上办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减少企业群众办事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
开展“红马褂”志愿服务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青川县政务服务大厅发挥窗口单位贴近群众的优势,结合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实际,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从周一到周五,志愿者们戴着小红帽轮流值班,开展文明劝导、政策宣传、办事指引、咨询解答、帮办代办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用实际行动汇聚正能量、树立新形象,让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更加贴心、更具温度。
(二)提升服务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青川县行政审批局积极采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为营商环境优质服务奠定基础。一是将一体化平台中事项认领、编辑上报、电子印章申请和电子证照绑定等相关操作录制了演示视频,并详细解说,发至各业务QQ群中,方便各县级部门学习。二是采取远程协助的方式解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一体化平台中存在的个别疑难问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三是多次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就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各个环节进行研讨、沟通,尽可能的减免材料、压缩时限,精简环节。四是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台账登记制。五是认真学习划转给行政审批局的行政许可事项的相关政策,制作办事指南。积极与原部门请教沟通相关业务流程。截至目前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共23个。
二、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便民化(“2”两个“化”)
(一)高标准升级改造政务服务大厅。一是建立大厅排号系统、显示系统、评价系统、样表系统等设施。二是购买自助设备、建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立服务台。通过升级改造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企业群众办事效率。
(二)打造规范化“示范交易中心”。根据《四川省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关于开展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交易中心”创建活动的通知》(川政公〔2019]27号)文件要求,青川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通过“示范交易中心”创建工作的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工作在场地建设、硬件配备、规范管理等方面成效明显,交易公开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达到了以公开促服务的目的,公开实现标准化、交易实现规范化、服务实现优质化。所做工作得到了省中心领导的高度肯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省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交易中心”创建交流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三)推进乡镇便民中心规范化、便民化建设。全力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 “后半篇”文章工作。一是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站的业务办理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统一的内部流程进行运转,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将相关资料报送至行业主管部门复核、审批。二是开展全程代办,针对一些不需要本人亲自到场办理的事项,群众只需交资料到村(社区)代办站,由村(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全程代办服务,让群众少跑步,不跑路。三是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逢场日集中办公等形式,充分群众解决办事难的问题。四是加大公示公开力度,将办事指南、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时间及各窗口工作人员联系方式通过各乡镇村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公开,供群众随时随地查询、咨询。五是率先在部分乡镇试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避免群众办事多头跑,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效率。
三、扎实做好政务服务监督反馈(“1”一个监督反馈)
一是加强督办。针对12345热线反映的问题,督促二级部门及时做好信访件的办理,针对述求严格把关回复内容,避免回访不满意,同时做好与诉求人的沟通,避免因回复不及时导致重复拨打热线电话,增加诉求件的存量。二是分类处理。对12345热线回复不满意的诉求进行梳理,与诉求人进行沟通,坚决杜绝有超期件,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待无理诉求进行沟通,协调,耐心劝导,力保满意度,做好回访。三是严格值班。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只要接到诉求件就及时分派给二级部门进行处理。做到在遇到紧急事件时,立即联系相关二级部门进行及时处理。今年以来,青川县12345政务服务热线满意度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