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持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要求,加快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除因保密或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外,原则上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入综合性实体大厅受理、办理。 清理区行政许可事项259项,下放镇可办事项152项、村可办事项42项。经过10个月的开展,取得初步成效,具体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为:
(一)事项基础指标:与国家目录匹配数726个,即办事项255个,承诺事项823个,网上可办事项1078个,全程网上可办事项1007个,全区可通办事项321个,全镇可通办事项42个,一次可办事项1087个,马上可办事项255个,进驻政务大厅事项1078个,支持物流快递事项558个。
(二)事项效能指标:时限缩短比例达85.82%,就近可办事项占比达91.64%,一次办事项占比达100%,网上办事项占比达100%,全程网办占比达93.41%。材料减免率达61.18%,办件基础指标:截至目前共受理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204805件次,其中线上办5036件,线下办197997件,一体化全程办理197907件,全程网办4373件,网上预约48件。
(三)办件效能指标:平均办结时间1个工作日,提前办结率99.81%,即办比例49.75%;办理提速50%以上。
(四)一网通办指标:承诺提速达100%,办理提速达100%,提前办结率达100%。
(五)“好差评”指标:评价总数247306件,办件评价247218件,好评数247306件,差评数0件,主动评价率20.47%,满意率100%。
二是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安排,确保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涉及事项全部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事项认领、编辑、上报、运行,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即统一清单、统一流程、统一材料、统一表单、统一制度),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通看”目标。对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和工业园区入驻项目,推行容缺受理、上门服务、专人负责等办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项目提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上半年以来,昭化区行政审批局一是积极参加培训。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区内12部门30人次参加省市网络视频培训、会场统一培训和市综合窗口现场观摩。同时在区内分线分块不定时不定点的开展系统业务培训,发现问题及时落实专人指导、辅导和讲解。二是抓事项认领。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开展认领、调整、划转、上报、信息完善等工作,完成全区72个事项认领,完成14个部门事项流程图配置和55名角色人员配置,确保了工改系统在全市最先启动、最先认领事项、最先投入试运行。三是用好工改审批系统。分阶段管流程,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全过程监管,明确每阶段审批时限、部门办件时限,督促审批速度,把准时限杜绝超期。截至目前,在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项目5个,涉及事项72个,其中家居产业城的装配式住宅项目已完成前三阶段流程。从运行来看,办理时间压缩到50个工作日以内,减少重复提交资料9份。四是出台配套文件。印发了《广元市昭化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昭府办函﹝2020﹞19号),规范了项目前期、项目建设、项目审批、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内容,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提速增效。结合实际出台了《广元市昭化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和《广元市昭化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2.0版)上线运行工作的通知》。五是按照省市业务工作要求,完成电子签章采集72枚,水电气信报装入驻6家服务机构。六是联合作用发挥充分。1至9月,对广元市昭化区沙坝河加油站建设项目、广元市昭化区卫子机械化养护中心建设项目、广元民荣石化有限公司红岩加油站等4个项目实施联合验收,为广元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项目等20个项目开展并联审批,为落户食品园区的杨氏一酒、广元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项目实行容缺预审,并送证上门,助力新冠疫情期间企业的复工复产。七是配齐综合窗口力量。在联审中心设立了综合窗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落实工作人员2人,配备了工改经费。八是常态化开展培训。工改系统让窗口人员先学先试、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参加每月的企业家座谈会、全区项目投资管理综合业务培训,让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九是进行工作的周总结和月分析。十是对水、电、气涉企报装中介服务机构已经实现整体入驻实体政务服务大厅,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开展前期对接服务。截至目前,综合窗口共受理项目282个,总投资137.6986亿元,其中社会投资项目99个。
三是进一步规范区联审中心运行机制。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从业能力提升和作风纪律教育工作,立足“管窗口、提效能、树形象”,实施“一窗进出、并联审批”,落实好联合踏勘、联合测绘、联合审批、联合验收等制度,精简审批环节、事项、材料,确保审批再提速,节约时间50%以上进一步减少企业和办事群众来回跑,往返跑。
四是建立投诉监管机制。及时承接、协助处理行政审批过程中出现的“拖、推、阻”等问题,有效运用好差评,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