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电子化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突破口,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一项重大改革。2022年10月起,四川省试点推行数字化电子发票(以下简称数电票),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降低其制度性交易成本,广元税务早准备、快行动、稳落实。截至目前,全市数电票开具金额占所有票据的94.8%,居全省第四位,开票户数占比高达98.8%,为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更大力量。
一、推进“智慧税务+数字政府”深度融合
数电票从用户视角和行为习惯出发做好规划设计,实行场景式集成办理。领票流程更简化,纳税人开业后,系统自动为纳税人赋予发票开具总额度,从申请到开票只需2-3分钟,实现“授信即供票,开业即开票”。发票开具更便捷,纳税人登录电脑网页端、客户端、移动手机APP,即可一站式进行发票开具、交付、查验以及勾选等操作。发票开具后,自动实时发送至受票方税务数字账户,实现开票即交付,大大提升企业资金回流时效。如国网广元市供电公司开通数电票后,电费发票“即开即达”,客户取票“一次都不跑”。
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经核算每张纸质发票总成本约为0.3元,试点后各单位取消纸质发票打印、寄送、装订等工作内容,实现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有效减少运营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如经开区所属铝基企业仅发票邮寄费就节约经济成本10万余元。紧抓发票 “环环抵扣”的链条特征,推动发票“跳”出税务范畴,形成铝基材料、食品饮料等10余类产业链全景图谱,辅助产业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比如帮助久达新材料企业分析客户购买频率、购买产品类型,“画像”优质客户群特征,1-7月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
三、立足“服务大局+提升效能” 精准发力
数电票作为全新的电子化商事凭证,涵盖宏观经济社会、中观区域产业行业、微观企业个人各类经济交易。我们加强与外部门数据互通共享,消除部门间“数据鸿沟”,找准数据融合应用“小切口”,打造出一批长期有效、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应用产品。与发改、统计、经信等部门建设“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有效支撑党委政府宏观决策;与发改、住建、交通等部门构建“跨区域经营建筑企业税收流失风险监控”工具,实现对主体全税种、常态化风险监控;与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排污登记-税源识别-污染排放-纳税申报”全流程管控,环保税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以下称数电票)是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全新发票,不以纸质形式存在、不用介质支撑、不需申请领用。数电票将纸质发票的票面信息全面数字化,通过标签管理将多个票种集成归并为电子发票单一票种,实现全国统一赋码、系统智能赋予发票开具金额总额度、设立税务数字账户实现发票自动流转交付和数据归集。